上海物银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密集中标背后的光伏业,“赛道”并未变窄
政策暖风频吹上海物银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光伏行业的景气度正在回升。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新能源的政策暖风频吹。
国务院5月23日颁布《2024-2025年节能减排行动计划》,聚焦于促进光伏产业的高质量增长,旨在通过一系列综合措施加速国家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
6月4日国家能源局又发布了《关于做好新能源消纳工作,保障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要求加快推进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对500千伏及以上配套电网项目,每年组织国家电力发展规划内项目调整,并为国家布局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等重点项目开辟纳规“绿色通道”,加快推动一批新能源配套电网项目纳规。
一系列政策组合,无不显示出各方在持续推动能效提升、排放降低的同时,着力保障高质量发展用能需求。
上市公司释放积极信号
上市公司的表现常被比喻为经济的“晴雨表”,这一表述反映了上市公司在宏观经济活动中的镜像作用。更为重要的是,上市公司的表现能够揭示特定市场的动态和趋势。例如,如果科技类股普遍上涨,可能表明科技创新或数字化转型正在加速等。笔者注意到,近期光伏板块上市公司所公告的中标项目比过往明显增多。
单就6月4日这一天,就有5家光伏类上市公司公告了各自的中标项目。例如,双良节能(600481.SH)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双良新能科技(包头)收到中国电建集团北京勘测设计研究院送达的《成交通知书》,中标中国电力建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院商都150万千瓦光伏草业项目光伏电池组件采购项目,中标金额为5.33亿元。就在前几天,该公司还成功中标内蒙古能源达拉特旗100万千瓦矿区光伏+储能项目EPC总承包工程(第1批)设备采购项目光伏组件,中标金额高达约4.35亿元。
协鑫集成(002506.SZ)发布公告,其全资子公司收到江苏阜宁250MW渔光储一体化光伏发电项目EPC总承包中标通知书,项目中标总金额为6.75亿元。
广东能源莎车县2000MW光储一体化项目(100MW部分) 光伏组件采购项目中标结果公布,中标企业隆基乐叶,中标价格1.13亿元,单价0.8687元/W。
国投尚义县200兆瓦光伏复合项目光伏组件设备采购结果公布,中标结果为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价格为635.13万元,单价0.905元/W。
笔者统计发现,6月以来短短几天内,沐邦高科(603398.SH)、阳光电源(300274.SZ)、环晟光伏、英利能源、中国电建山东电力建设第一工程公司、中国华电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等都披露了项目中标信息,后面跟随的就是火热的建设过程。
不难看出,光伏行业的景气度正在回升。
回升趋势展现
深入分析光伏产业链的动态,可以发现中上游生产活动的预期减弱,实际上是市场自我调节的体现,预示着光伏产品价格的触底反弹。从硅料到组件,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都在经历短期调整,共同指向了市场回暖的趋势。
具体来说,硅料市场方面,尽管近期交易活动相对平淡,仅有的少量交易更多地体现了市场在当前价位下的观望情绪。众多硅料生产商采取了积极的应对策略,或是增加库存以待后市转好,或是利用这一时机进行生产线的检修与维护,以期提高未来生产效率。据统计,5月至少有9家硅料企业采取了检修或停产措施,预计当月硅料产量环比减少大约5%。考虑到主要厂商检修活动的加速推进,6月份硅料产量很可能面临更大幅度的缩减,这一系列动作预示着硅料价格在短期内有望维持稳定,甚至存在因供应紧张而上扬的潜力。
硅片市场则经历了更为明显的产量调整。5月份,国内硅片产量比前月减少了4.3%,总量降至59.65GW,显示出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采取一体化经营模式的企业,都不同程度地采取了减产措施。展望6月,市场预测产量将进一步下滑至约52GW,多数企业计划的减产幅度约为10%。然而,这一减产趋势并未导致硅片价格持续走低,反而因电池企业为稳固市场份额而增加的采购行为,使得原材料需求得到一定支撑,硅片价格因而有望保持稳定,避免了进一步下滑的风险。
笔者曾在《价格下行致光伏整体业绩承压,但言“过剩”为时尚早》一文(5月14日刊于第一财经)中提出,“产品价格的变动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原材料价格波动、技术进步与效率提升、市场竞争、需求变化以及库存管理。产能过剩确实是导致价格下降的一个常见因素,因为它意味着市场上提出的商品或服务超出了需求,迫使生产者降价以求销售。但要确定价格下降的确切原因,需要综合考虑上述及其他可能的因素。”
海关总署也表达了和笔者相似的观点,认为“生产者价格下跌不能简单归因于产能过剩,而是应该综合考量多种因素”。因而,笔者认为,光伏的景气度能够得到长期支撑。
主动探寻“破壁”之道
2023年,中国太阳能电池出口总额达到了3056.4亿元,但与前一年相比略有下降,降幅为0.84%。尽管中国在光伏制造领域保持着成本优势,但国际贸易环境和全球产业布局正在经历微妙的转变。
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潮中,清洁能源供应链已成为国际竞争的焦点,一些海湾传统石油出口国正通过前瞻性的战略主动参与到全球清洁能源供应链的重构之中。尽管这些国家在清洁能源供应链上不具备天然优势,但它们凭借丰富的资源、积极的政策导向以及大规模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成功融入了全球清洁能源供应链体系,尤其是光伏、风能和氢能领域。
在国际合作方面,海湾国家在维持与欧洲传统伙伴关系的同时,合作重心逐渐东移,特别是与中国的关系日益紧密。中国作为清洁能源技术和设备的主要供应商,对中东地区的清洁能源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协鑫科技(3800.HK)近日发布公告称,将与阿联酋主权基金穆巴达拉展开深入合作,计划在阿联酋打造全球最大的高品质多晶硅研发与制造基地。此举不仅预示着协鑫科技海外布局的加速,也可能改变中东地区的光伏产业格局。此前,TCL中环(002129.SZ)、天合光能(688599.SH)、中信博(688408.SH)等光伏企业也宣布中东投资计划,规划产能涉及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和辅材等。
一些海湾国家正在加速向智能和绿色城市转型,致力于加强提供清洁和可持续能源的能力,提高在能源领域的全球竞争力。双良节能旗下的双良氢能成功完成首个海外项目签约,为阿曼联合太阳能项目提供四套5MW、共计20MW电解水制氢装备。
海湾国家在清洁能源供应链上的积极参与,特别是与中国的深化合作,不仅助力其本国能源结构的转型,也为全球能源市场带来新的活力和地缘政治格局的影响。未来,双方应持续扩大合作范围,提升合作层次,携手打造一个安全、独立、有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清洁能源供应链,这不仅保障海湾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繁荣,也将进一步巩固中国在全球清洁能源领域的引领地位。
与此同时,我国光伏企业应持续加强产业技术基础研究,尤其是龙头企业要发挥支撑引领作用,专注技术更新迭代研发,储备研发人才和标准化人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把握光伏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相信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光伏产业的赛道不仅不会变窄,反而会越来越宽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责任编辑:许艾伦 上海物银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